儿童APP推“契约萌妻”广告,底线呢?
访问原链 前往事件

▲一些儿童APP的开屏广告。

众所周知,APP内存在扣费陷阱、侵害隐私、色情暗示等乱象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但如今,这些乱象已然污染到了儿童群体。

据新京报调查发现,一些儿童类APP,会不时冒出“腹黑老公太嚣张”“阔少的契约萌妻”,或者画有漂亮美女图片等含有色情暗示的广告推送,点击之后会跳转到APP安装链接,链接的则是非儿童类的阅读APP、直播APP等。

儿童APP推“契约萌妻”广告,想想都让人觉得扭曲——按理说,孩子应成软色情广告的绝缘体才对,怎么还成了其“广告受众”呢?

从报道看,这还不是孤例:新京报记者此次通过安卓手机自带应用市场,下载了排名靠前的15款儿童APP,发现其中13款APP都有付费的选项;11款APP有广告,其中不乏丰胸广告和一些色情暗示内容;13款APP收集了至少一项隐私权限。

“再坑不能坑孩子”,这些APP无异于在秀下限:孩子由于分辨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不足,极易误碰误触落入扣费陷阱,或受到色情信息的诱导,对于个人隐私更是几无防备。

▲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图/新京报

这令人遗憾:近几年来,智能手机市场发展迅速,各类手机应用软件也随之发展,并且呈现不断细分、细化的趋势。不少APP开发商家因此将目光下潜,瞄准儿童APP市场,本无可厚非。根据《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和阅读实践报告(2017-2018)》显示,近年来未成年人首次触网年龄持续走低。截至2017年底,7岁(学龄前)儿童触网比例达到27.9%,10岁前儿童触网比例约70%,而小学生“拥有自己手机”的比例达64.2%。这也说明儿童APP市场确实是块大蛋糕。

但从现状看,那些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的儿童类APP,仍处在野蛮生长的状态,其收割用户的方式也很粗暴,诱导扣费、不良广告就是最典型的例证。

更骇人的,是整个行业的不堪:此前也有媒体对30家热门在线教育类APP进行测评发现,多家APP的社区板块内存在不良内容。2018年4月,全国发起多项净网行动,其中“扫黄打非”部门发起了保护未成年人的“护苗2018”行动,将在线教育涉及的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短视频、教育类App等列入整治范围;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要求各地采取有效措施,坚决防止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

饶是如此,有关部门的三令五申,仍止不住一些公司伸向孩子的黑手,儿童类APP或教育类APP色情广告陷入“一整治就好转,一放松就复燃”的窠臼。

可以想见,要想彻底解决该问题,不能完全依赖整治和处罚。相关平台加入审核和过滤机制、APP开发商加强自律,家长对相关问题及时监督、举报,都是监督应有的“加杠杆”。

说到底,儿童APP作为手机应用市场的细分领域,即使市场广阔,若总是顽疾难除,很难实现良性发展。从行业发展的角度看,这类产品未来还有发展潜力,就别让那些歪路子把这片蓝海“搞黄”了吧。

□柏扬(媒体人)

编辑 孟然  校对 王心

如无法正常显示,请访问原链。 本页面由上下闻自动抓取且内容未经任何改动,目的是提升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