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了“反腐重点”的金融企业 该补上哪些漏洞?
访问原链 前往事件

  原标题:成了“反腐重点”的金融企业,该补上哪些漏洞?

  国家开发银行原党委书记、董事长胡怀邦落马后,坊间并没有多么错愕。毕竟,当去年他给王三运充当掮客的消息曝光后,人们就知道这一结局已在定数之中。

  王三运庭审时的信息透露,在胡怀邦任交通银行董事长和国开行董事长时,王三运两次通过胡怀邦为叶简明旗下华信集团的资本运作提供帮助。令人好奇的是,遍查两人简历他们没有过一天交集,天南海北的两个人,是怎么同叶简明这个神秘商人搅在一起的呢?看来他们背后的圈子,真的是“群贤毕至”,能量巨大。

  胡怀邦落马消息一经公布,媒体纷纷推出整理已久的国开行高管落马名单。从原副行长王益,到广东分行行长吴德礼,再到“创行元老”姚中民,原行务委员郭林。尤其是7月19日,国开行山东分行行长钟小龙在家自杀,有媒体就曝出,钟小龙之死或与国开行原市场与投资局处长陈晓波被查有关。而陈晓波被查,则掀开了国开行吉林分行违规担保造成30多亿亏损大案的调查序幕,此案又涉及国开行多个部门多名高管。

  分行长自戕12天后,原董事长即落马。尽管媒体的部分爆料尚未得到最后确认,但仅凭已有信息也不难看出,国开行成了这一轮中管金融企业反腐的重点。

  国家开发银行是一家什么样的银行呢?它是我国三大政策性银行之一,如今的定位是开发性金融机构。与其他商业银行不同的是,政策性银行不以盈利为第一目的,是政府贯彻经济政策,进行宏观经济管理的工具。简单地理解,它既可以像银行一样进行贷款,又不必像银行一样,每一笔贷款都首先考量盈利率和风险。那么给谁放贷,贷多少,这其间就有了很大的回旋余地。

  国开行这种独特的体制之下,如果没有透明公开的运作制度和完善的风险管控机制,就很容易给利益寻租留下空间。2018年国开行共有天津市分行、海南省分行、吉林省分行等9家分行接到了罚单,被罚大多都是因为信贷业务中贷款审查不尽职、办理信贷业务严重不审慎等。

  当时就有专家认为,罚单背后折射出国开行的风控体系是有漏洞的,与商业银行严格执行的风控标准比也是有差距的。国开行在揪出坏人的同时,补上管理制度漏洞,让它真正像一个银行也许更为重要。正如2016年中央第五巡视组反馈巡视情况时所说的那样,国开行应该紧密结合开发性金融机构特点,从严从细从实查找廉洁风险点,健全完善信贷、采购、工程建设等相关制度,坚决防止不作为、乱作为。

  制度这东西到底有多重要,可能有一些人的理解尤为深刻。根据统计,仅年初至今,金融领域已有近二十名官员落马,其中包括中管干部、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国企和金融单位干部、以及省管干部。涵盖了银行、保险、信托、担保、金融监管、投融资等多领域。这其中要数原证监会主席、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副书记任上投案的刘士余,引发的影响最大。此外还有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委员、执行董事赵景文,工商银行上海分行党委书记、行长顾国明等。以往金融领域的反腐力度也不可谓不强,但是对比起来,今年明显更加深入。

  金融领域查处的腐败分子突然增多,这除了与中央对金融系统稳定高度重视这一大背景有关,还与中管金融企业纪检监察体制派驻改革直接相关。今年1月,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部署,将中管金融企业纪委改设为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派驻纪检监察组,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直接领导。通俗地说,以往中管金融企业的纪委是其内设机构,归企业自己领导。改革以后,这些机构的纪检监察组,直接向中央纪委国家监委负责。这无疑大大强化了对中管金融机构的监督,仅半年多这一改革的成效就已显现,这也再次提醒我们,制度建设是反腐败的治本之策。

  “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这句话的主干其实就是“守住底线”四个字,既然是底线,那就意味着谁也不能触碰。金融系统自身的“内鬼”和外部的“大鳄”抱团腐败,不仅会使国家和人民财产造成损失,也会在系统内部埋下一个个风险点。在一定的内外部条件下,这些风险一旦成为现实,就会损害经济运行秩序。金融反腐,关乎防范和化解风险,关乎改革大局的稳定。而在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这个底线之上,既要挖出这些风险点,也要挖出埋雷的人,更要补上金融监管的制度漏洞,这正是改革深水区所赋予的重担。

  (文/于永杰)

  

如无法正常显示,请访问原链。 本页面由上下闻自动抓取且内容未经任何改动,目的是提升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