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汽车观察 中德签署 5 项汽车合作协议,一切还是围绕新能源政策
访问原链 前往事件

文 | 马若飞

  • 核心提示:

  • 借助政府磋商,6 家中国汽车公司与德国企业达成合作。

  • 大部分合作都是旧生意的续约。

  • 一切都还是为了新能源政策,为了积分和补贴。

在因贸易摩擦,美国进口汽车涨价的当口,中国的汽车、出行公司找到了和德国合作的机会:中国和德国在汽车产业上一次签了 5 项合作协议,设计自动驾驶、新能源汽车和汽车研发。

当地时间 7 月 9 日,中国与德国政府在第五轮政府磋商中签署了超过 20 项商业合作协议,涉及农业、教育、青年、卫生、化工、通信、汽车等多个领域。在汽车方面,宁德时代、滴滴出行、蔚来汽车、江淮集团、华晨集团与德国公司分别签署了不同领域的合作协议。

华晨、江淮、蔚来的合作协议并不新,都是与现有的合资伙伴“续了约”:华晨和宝马签了一份长期合作框架协议,简单的说就是华晨宝马在中国会有更多的生产线和汽车,同时也会在开发方面进行更多合作;江淮和大众以及大众旗下的西雅特签了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在新能源方向进行更多的平台级研发,投资金额 5 亿欧元,约合 39 亿元人民币,同时计划让西雅特入股江淮大众,要在 2020 年前后把西雅特品牌引进中国。

同时,新能源创业公司蔚来汽车与博世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合作开发传感器、自动驾驶、电机控制和智能交通系统等技术。在这之前博世集团是蔚来汽车的供应商,为蔚来提供动能回收、ESP 等零部件,这次的签约明确了双方接下来的合作。

四家中国汽车公司的生意都和新能源激励政策有关,合作更多的也是为了政策。

专门造新能源车的江淮大众目前给人的印象并不好。目前的专利图显示,江淮大众的第一款车 SOL E20X 看上去和江淮自己的纯电动车 iEV7S 非常相似,再结合之前“造经济型”电动车的表态,江淮大众旗下产品有可能就是为了给大众赚新能源积分。

在中国政府出台刺激新能源汽车生产的 CAFE 法之后,包括丰田、本田都在这么做,丰田和合作伙伴广汽甚至一车三卖,把广汽传祺 GS4 插电混动换了商标,分别放进了三菱、丰田和菲亚特的产品序列。原因就是为了赚积分。

西雅特来中国市场也不是新鲜事。2012 年,大众曾将西雅特以进口的形式引进中国,但主打价格更高的运动车型,年销量不到 2000 且一直没有国产,西雅特没有取得同为二线品牌的斯柯达的成果,2014 年退出中国市场。

这次西雅特以入股江淮大众不低于 1% 股份的形式重返中国,双方将基于西雅特的产品进行本土研发。目前还不知道合作的具体形式,但西雅特是否再次进入中国现在看起来不是很重要。江淮大众只有新能源汽车的整车生产资质,西雅特暂时没有电动车。最可能的结果是随着西雅特 2020 年正式推出电动车时,在中国生产相关产品。主要大车企的电动车投产节点都在 2020 年,西雅特这个基本上是换标大众的小牌子不是很重要。

蔚来汽车的合作协议看起来很“务虚”。首先蔚来自己的问题很清晰:2018 年已经过半,但还没有实现年中大规模交车的承诺,交付的整车上高级辅助驾驶等功能也没有启用。蔚来汽车的造车进度比预期的要慢,大批量生产汽车是蔚来汽车生意的核心,它目前还没充分证明这个能力,而与博世的更进一步合作对现阶段量产汽车看起来也没有什么帮助。

中国电池厂商宁德时代和宝马的合作最简单易懂。

7 月 9 日,宁德时代与德国图林根州政府正式签署在德投资建厂的协议。协议称宁德时代将以 2.4 亿欧元,约合 18.7 亿人民币的额度在图林根州首府埃尔福特市设立电池生产基地及研发中心。这是宁德时代第一家海外工厂,2021 年投产。

同时,宁德时代和宝马汽车宣布,双方达成汽车电池采购协议,宝马将从宁德时代采购约 40 亿欧元,约合 311 亿人民币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采购协议分成两部分,从中国本土采购 25 亿欧元的锂电池,在新工厂投产之后再采购约 15 亿欧元。宝马说,电池组很大一部分将用于宝马的 iNEXT 电动车型,该车型是将于 2021 年上市的下一代宝马电动车。

明确的采购意向对宁德时代来说是个好消息。宁德时代 6 月 11 日刚刚在创业板上市,首批募资 54.6 亿元。这个数字比之前招股书中预披露的 131 亿元募资金额少了一半,虽然宁德时代最终依然是创业板最大的新上市公司,但也暴露了问题。

招股书显示,生产汽车动力电池的宁德时代营收增长很快,从 2015 年的 57.03 亿元增长到 2017 年的 199.97 亿元,出货量在全球大约排第三。但上市之前的招股书显示,2015 年开始公司的产能利用率已经开始下降,每瓦时的折算价格已经从 2.28 元下降到 2017 年的 1.41 元,超过了成本下降的速度。另外,作为一家经营新业务的新公司,利润增长率也在下降。2015 净利润增长率超过 1609%,2017 年下降到 35.98%。

国际业务看上去可以改变现状。宁德时代的海外业务只占公司营收 1%,和宝马签署的协议可以消化更多产能,这在和三星 SDI、LG 化学等公司的行业竞争中是一个阶段性的好消息。

合作理论上应该是各取所需的,就像合资汽车汽车们,中国公司需要技术,外国公司需要市场。这一轮关于新能源的合作也是各取所需,只不过双方的需求一致,都是在中国的新能源激励下,卖出更多的电动车和汽油车。

越来越多的合作看起来很红火,各家国际公司也言必称中国是最大的市场,以及电动汽车的火热前景。但事实是中国市场变成了实验场,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合作是否能带来更好的新能源车产品,暂时看不到肯定答案。

如无法正常显示,请访问原链。 本页面由上下闻自动抓取且内容未经任何改动,目的是提升阅读体验。